读书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读书》.
从小到大,我们就一直被灌输要多读书,读好书的思想,并且举办很多活动,比如“书香校园”,“书香伴我行”,每次一到放假又要写一些冗长繁杂的读后感,但是,我们真正学到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同学深思。
只有会读书,方能品味个中滋味,才能好读书。
那么,我们要怎样读书呢?我们先看看百科上是怎么说的:读书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有一些难以理解,那我们分开来看,首先是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看书上的字或标点。接着是加以辨认,就是看着书上的字你认不认识,如果连字也不认识,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然后就是理解,理解,简意为了解、明白,要了解明白的不仅仅是书上的文字,更是书背后所蕴含的意味。有一句话我认为说得很好:“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面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最后就是分析,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活动,由此可见,我们在读书时不应该只片面的接受书上的文字,还应该伴随着自己的思考,可以感性认知作者寄寓作品的感情,也可以理性分析书中传授的知识。读书要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般践踏。
读书的好处,不用我说,我相信每个人都能说很多,比如什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但你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一次,自己在心中对读书的定位是什么?定位不同,读的书也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我认为,对高中生而言,读书的最大好处是——帮助我们实现理想,同时提升我们的素质和修养。
了解了读书,问题又回到原点,我们应该怎样读书呢?恕我直言,怎样去读书,的确需要思考。你肯定会想,我上了十几年学,读了十几年书,还读得津津有味,有什么值得思考的?但你读书的方法是不是高效呢?读书应边读边思考,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变成书的奴隶。读书的方法有泛读、精读、通读、跳读、速读、写读等。这只是其他人总结出来的,适不适用取决于你,也可以自己总结读书方法,例如华罗庚他的读书方法就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了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最后,千万不要把读书当做是一项任务,那样读书只是在做无用功。
鲁迅曾说过:“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拿起你手边的书吧,不要再留下悔恨了。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2016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