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催发苑中梅 桃李花开树树诗
时间:2017-06-02
浏览:3024
成方岩老师,大学毕业后坚守教育教学一线21年,班主任工作10年,在市区班、新疆班、艺术班班级管理中,秉承“用心浇灌、让爱闪光”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敬业爱生,体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较高的业务水平,赢得了学校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师生的尊重。成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参与主持完成省级课题1项,获奖及发表论文17篇,多次开设校示范课、市级公开课、青岛市城乡交流课,并荣获 “校最美班主任” “校师德标兵”称号,被评为“青岛市教育局三八红旗手”“青岛市优秀教师”,所带班级荣获“青岛市先进团支部”“青岛市先进班集体”称号,2016年成方岩老师被推选为青岛市市北区人大代表。
春风催发苑中梅 桃李花开树树诗
—— 走近温暖教育的践行者成方岩老师
让爱闪光,身体力行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教育素养、思想和感情的顶峰。”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会像春风一样潜入学生的心田。班主任相对学生而言,是长者、是阳光、是雨露;而学生则是种子、幼苗、小树。他们需要长者的呵护,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
每天的早自习,没有特殊情况,成老师都会在7点10分前进入教室;课上课下,成老师会用自己的精心备课和认真、及时、全面的作业批改告诉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需要全身投入、聚精会神;教室里有小纸屑或者一个粉笔头,成老师会立即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讲桌上有一点粉笔灰,她会找抹布擦干净;扫帚倒了,赶紧扶起来;花缺水了,赶紧浇水……做这些事情,成老师总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所有这些,学生都看在眼里,成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爱,那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事,怎样做人!在老师的一举一动中,孩子们也真正体会到了老师爱他们,从而将这份爱、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辐射出去!
用心浇灌,倾听花开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是爱的延伸。在班级管理中,成老师始终贯彻“用心浇灌、让爱闪光”的理念,因为成老师深信,“对待学生的心要像对待一朵花”,认真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每一个心灵都会绽放最美丽的笑容。成老师把这种爱化成一种智慧体验,化成一种视角转化,化成一种规则培养,化成一种心灵风暴,化成一种信心修行。
自2014年9月开始,成老师担任艺术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三四十个学生,性格各异,文化课差距悬殊,家长期望值高,高考压力特别大。面对这一现状,成老师秉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理念,三年时间里,全程陪伴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学生的业余生活、课外活动,班级的趣味运动会、郊外写生、元旦联欢、合唱节等,随时都有成老师的身影。她和同学们一起制定文化课和艺术课学习计划,和他们一起进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班里同学取得了成绩,有了进步,成老师会由衷的祝贺他们,和他们一起开怀大笑,并第一时间将喜讯打电话告诉家长!哪位学生有了烦恼,成老师会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让孩子把“苦水”倒出来,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直到他们露出开心的笑容。
倾诉平台,载馨载微
成老师教过8届毕业班,到了高三冲刺阶段,班里所有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都特别大,这种时候,孩子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家长产生矛盾,都觉的自己做得对,而对方不理解自己,成老师就成为孩子和家长来“告状”的倾心平台。此时成老师的角色就变成了家庭矛盾调解员,她分别向孩子和家长详细了解矛盾和冲突的过程,让他们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让他们懂得彼此的心理感受,切实明白父母的不易及对儿女的殷切期望,也让家长真正理解孩子特殊时期的心理压力和进取心。面谈、电话、微信等各种方式全部用上,几个回合下来,孩子和爸爸妈妈相互取得了谅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家长为孩子做好后勤工作的尽头更足了,而他们之间的那份亲情也更深更浓了!班里一位孩子的妈妈说:“成老师,真的非常感谢您,能跟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通工作。想到了我们前面,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还有一位家长这样说:“真心佩服您!正是因为您的费心和耐心,孩子才会在高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时刻安心学习!希望他能多多接受您的教育和引导,终生受益!”
“星星”相惜,爱润无声
2010年担任新疆内高班文科班班主任后,成老师一直思考,面对远道千里而来的新疆班的孩子们,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小星星”是她对班里30位同学的昵称,那么自己就是这个班级的“大星星”。她把这个班级比喻为璀璨的星空,希望每一颗星星都能够闪闪发光。
成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如果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沟通,就没有情感,就谈不上爱学生! 成老师充分利用周记这个平台,加强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每周末,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安排一个周记主题,选择合适的内容与大家一同分享。在周记《新疆 青岛 梦想》中,瘦瘦小小又总爱笑的马永美写到:“我们从新疆各地聚到这里,组成一个大家庭,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相信我们一家人可以快乐的一起去完成我们的梦想。”在周记《班主任不在家》中,姑再丽阿依同学说:“一个星期,没看到老师,没听到老师的叨叨,真的,心里挺不舒服的。很想念老师那温柔的声音,就好像妈妈出差,家里没人给你做饭、没人天天在你耳边唠叨一样,就感觉心里少了一块位置。嗯,真的有那种感觉。老师,在新疆好好的‘happy’。我们都想坏你了!”
《我爱我家》、《我考试,我诚信》、《我的时间我做主》、《我和惰性的距离》、《习惯的力量》、《我的2011》、《相约新学期》、《老班一不小心——拖堂了》等等,这些周记,都记录下了同学们的心路历程,记录下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记录下了同学的情谊、生活的美好;成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分享友情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理性智慧,责任尊重
成老师坚持“严字当头,爱在心间”,用智慧启迪学生,用理性感化学生。面对新疆内高班这些远离家乡的新疆学子,她像妈妈一样给予了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病了,会第一时间去宿舍看望他们,安慰他们;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会静下心来了解情况,引导他们自己学会理智处理;同学生日到了,她会和同学们一起为他唱生日歌,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促膝谈心,排解他们生活中的烦恼、思想上的焦虑、学习中的困惑,成老师用相机为同学们记录下了他们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
2010年、2011年、2012年,成老师连续三年远赴新疆接送学生,并冒着酷暑多次进行家访,把学校与老师的关怀送到民族学生家庭。她还充分利用周记加强了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沟通,使班级成为了团结和谐的多民族大家庭。2010年10月份,成老师到新疆学习培训十天时间,回来后的第二天早自习她就来到了教室,刚一露面,同学们就拖着长音大声喊起来:“哇——成老师回来啦!”当她拿出从新疆带回来的葡萄干分给他们的时候,在他们的笑脸上,她读出了他们心中的那份深深的感激之情: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家的感觉!老师心中,学生最重!
爱的世界,芬芳永在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这一切都很值得,因为你得到的是一个美丽的、充满爱心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格外敏感,更具动力;而教师将爱传递给学生,学生获得知识,提高了能力,懂得了感恩,感悟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他们就会将这份爱回馈回来,传递下去。
成老师相信:爱人者人恒爱之!她的辛勤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她所带过的班级,有十多名学生获得市级、省级荣誉称号;有五十多位同学在各级各类活动、竞赛中获奖;马靖婕同学因表现突出,在高三学段即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2012年高考,08(2)班30名学生全部超过本科线,并全部被“211”“985”名校录取,其中有17人考入浙大、南大、复旦、南开、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等传统名校。2014年所带高三4班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团支部”,2017年所带高三8班(美术班)被评为“青岛市先进班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