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让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多元化办学成绩
时间:2020-06-13   浏览:1974

6月9日,《中国教育报》以“梦想之光 璀璨明亮”为题报道我校“让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多元化办学成绩。

近年来,我校秉持“让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的办学理念,坚持多样化办学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改革创新,砥砺奋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化成长成才的空间和渠道,让志存高远的莘莘学子在这里实现了绚丽的人生梦想!

 

梦想之光,璀璨明亮

——青岛六十六中致力多元办学“让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

 

她创建于1925年,95载的发展历程,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人文底色;她有着辉煌的历史,参与国民党黄安舰起义的关键人物王志进、中国导弹与航天惯性器件技术主要开拓者郝复俭、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汪志馨、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占祥、著名美术教育家许勇等一大批杰出人士是学校毕业生的杰出代表。在岁月洗礼中,她依然保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这所学校就是青岛六十六中。

如何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华,使这所历史名校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勃勃生机?带着这样的使命和思考,让我们走进青岛六十六中,走近校长相佃国,探寻他是如何与全体教职工一道,进行艰难的实践探索,逐步引领学校步入多元化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让学生的梦想照进现实!

汲取文化养分,确立指导思想

九十五年,是时间的考验,更有文化的积淀。文化,拥有无限可供挖掘的精神力量。因此,青岛六十六中确定了“在学校历史中寻找学校发展根脉”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明确了“求真务实”的校训,提出“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思想与“让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校长相佃国指出:新时代学校教育之“魂”——与党的教育方针高度一致的办学目标,新时代学校教育之“道”——人的发展需要、教育规律,新时代学校教育之“器”——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课程,新时代学校教育之“术”——基于学校实际、凸显办学特点的教育途径、手段和方式。“魂”“道”“器”“术”也是学校发展的依托与支撑。

“新的办学理念不仅源于我们对这所岛城历史名校传统文化的敬重与理解,也是新时期教育发展赋予学校的更为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学校而言,“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人”指学生和教师两个群体,其中,“以学生为本”是核心,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和权益,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发展,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成为每一位教职工共同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青岛六十六中找到了承接历史与现实的根络——“文化”,也就拥有了加快学校发展的“武器”。

聚焦课堂改革,唤醒发展活力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为了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课堂变革成为学校改革的必然之选。

2008年,学校开始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通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提炼出学校“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框架,实现了全体教师独立编写不同课型导学案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改革目标。学校将80多位教师编写的优秀导学案、教学研究的体会编入《青岛六十六中“学案导学”案例成果集》。

趁热打铁,2011年学校将“高效课堂,有效学习”作为教学研究主题,以“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排查与改进措施”为抓手,按照教师、学生、课堂三个维度,通过大量的听课评课,调查、观察、对照、排查老师们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逐一列出低效教学行为及可能原因,利用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去深入细致地分析老师们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运用研究的视角、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思考看待教学中的问题。

经过两轮改革后, 2012年学校以“板块式问题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申报立项山东省教学科研课题,开始了新一轮聚焦课堂的研究。该项实验,以问题探究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研究,着眼于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整体建构,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板块,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组编制导学案,让学生有序思考、连续思考、有深度思考,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问题为主线的任务驱动教学,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将教学过程演绎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经历过程。

十年的变革,学校的课堂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所有班级从传统的固定座位到圆桌式围坐上课方式的转变,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讲的精了,学生发言多了、讨论多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建立了起来,极大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9年,课堂改革再启新章,“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探究教学策略研究”成功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聚焦单元设计,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转变,推动课堂改革升级,青岛六十六中又一次开始了探索。

科学规划课程,培育核心素养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特色与文化的体现。

六十六中长期致力于课程建设,2009年专门成立课程建设工作室,规范课程的开发与落实。以学生发展为原点,以学业课程(国家课程)为长度,以综合素养课程(校本必修课程)为宽度,以特长发展课程(校本选修课程)为高度,建立起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注人的发展”的立体化课程架构。

在德育课程实践探索中,学校以“四自教育”为主线,提出了“四自教育,筑梦未来”德育品牌。相佃国说,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赋予“四自”新的内涵:自信成功,自律成长,自主成事,自强成才。强调学校德育课程的主要维度是思想道德、审美艺术、劳动技能、身心健康,主要形式是基础课程、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融合,旨在让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而独立的自由之人。

传统优势项目的精品课程建设、新兴特色项目课程的快速开发,让我们扩大了优势,抓住了机遇,丰富了课程,也成为了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鲜明特色,相佃国说。学校体育、艺术传统优势突出,体育教研组编写的《足球入门》等校本教材,满足了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需要,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男足、女篮两支球队参加省市高中组比赛连年取得优异成绩。其中,男子足球队已经获得19次“市长杯”冠军。不断挖掘和扩大美术教学优势,陆续建立起5个专业画室和1个书法教室,各年级均单独成立美术班进行教学。传统优势项目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

新兴特色项目课程的建设中,2007年开发的啦啦操课程是青岛市学校首例健美操课程,十几年来学校啦啦操队雄踞全国省市大赛前茅,每年都有十几名学生被重点高校提前“预订”。2015年开设俄语课程,四年内快速发展成为山东省内留学俄罗斯大学人数最多的学校。除鼓励教师自主研发课程,还积极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项目——古琴引入学校课程,建立了古琴教室;与校外艺考中心联合进行影视媒体类课程开发,编导文管、播音主持、摄影摄像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多元丰富的课程,催生了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艺术类、体育类、文学类、科学类、创客类等几十个社团活跃在校园中。其中,校园电视台、戏剧社、微电影社、昕蕊文学社、模联社、合唱社、街舞社、天文观测社、3D打印创客社等十多个精品社团发展起来。在青岛六十六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在参与活动中培养习惯,陶冶身心,同时也发展了特长,张扬了个性,丰富了素质教育的渠道。           

多元化办学,让梦想与现实重叠

“我们努力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立体发展构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寻找通向发展和成功的绿色通道。”相佃国校长如是说。

以多元化发展为抓手,为学生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通道。近五年,将260多名学生送入中央美院等名牌大学,有56名体育特长生升入北京体育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与山东轻工工程学校等3所学校开展普职融合贯通合作办学项目试点工作,对学生开展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指导提供了新模式、新途径;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意向书,青岛俄语教学中心已于2015年落户学校。学校还与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多所高中缔结为友好学校,为学校的多元化办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时间给予了青岛六十六中深厚的底蕴,求新、求变的思想,脚踏实地的精神,使她崭露全新的面貌。在校长相佃国的引领下,多元化特色办学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助推了学生学业成绩的大幅提升。连续几年,高考本科达线率保持80%以上。俄语班毕业生全部通过莫斯科国立大学预科考试进入本科学习。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足球、篮球、健美操特色高中、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阳光校园、青岛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教育改革创新领军学校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教育从来不易,更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六十六中的校园里不会有停下来的脚步,更不会有向后看的灵魂。六十六中人深知,要紧跟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继续精耕细作。一切,皆为点亮学生的梦想之光!

1.jpg

校园中轴线.jpg

3.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pg

4.jpg

5.JPG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3号乙
  • 电话:0532-83718048
  • 版权所有:青岛六十六中
  • 技术支持:青报教育在线
  • Copyright© 2017 鲁ICP备06073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