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下午,青岛市高中英语学科教研活动在我校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由我校外语组承办,来自岛城各兄弟学校的150多名老师参加了活动,教研员匡文超老师莅临现场指导工作。
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展示。我校纪彬老师和19中李雪峰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公开课,课程主题选自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Unit3《TheReturn of the Champions》。
本单元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语篇类型为新闻报道。课文介绍了中国女排如何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奋斗不息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力量战胜重重困难,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冠军的光荣历程。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女排获胜的经验,联系自身的学习与生活,深入思考女排精神,使学生学会多维度地看待问题,将困境看作机遇与挑战,树立勇往直前,永不言弃的人生态度,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两位老师基于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深刻理解,结合授课内容,紧扣新课标,立足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前、课中及课后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了对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也顺利达成了本节课的德育目标。
学生们的表现也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熟练运用本课所学知识,正确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态度,最后高质量地完成了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迁移创新活动,体现了我们66中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和精神风貌。
课后,两位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和课堂教学反思。
随后,来自青岛三中的代晓梅老师对这两节课分别做了点评。代老师说:“两位老师课堂设计各有特色,都很成功。两位老师的设计完全符合“S.T.A.R法则”,即Situation,Task,Action,和Result。两位老师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重视情境的营造;学习任务设计多样且符合学情;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学习活动观;最后的生成部分各有亮点,顺利达成了本节课的语言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代老师的点评让此次教研活动锦上添花。
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董晓老师代表我校外语组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扶放式”单元整合设计》的主题发言。
“扶放式”单元整合设计是我校英语老师凝心聚力,通过深研课程标准,深耕19版外研新教材,细推学生学情,最终确定的教学策略。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研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使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能够顺利达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与建议,分成四步走:分析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如主题、语篇、知识、技能等,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策略;分析教学主体的发展现状,明确“扶放”标准;进行目标分解,围绕课程内容各要素,细化教学目标,确定过程性评价和元认知在每一课的渗透,正式做出本单元的单元备课细则。通过这样的四步,我们基本就完成了一个单元的宏观备课,老师们通过这样一张表格,能够有效的指导自己备课,更好的结合每个班、每个学生不同的学情,为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研员匡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与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上课和发言老师们的努力和付出。同时,匡老师对三位老师的展示分别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点评,并勉励老师们要把教学研究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继续加强学习和交流,努力构建大青岛英语教学研究共同体。
一节好课离不开上课老师的汗水和集体的智慧,更离不开专家的引领。教研活动之前,匡老师与三中代老师百忙之中到我校听取了老师们的试讲,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并进行了精心的指导,让老师们深受启发、受益良多。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曾经说过:“三尺讲台,联系到孩子们生命的历程,上课的质量,就影响到孩子生命的质量!”对于我们来说,教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课堂永远是一段未知的旅程,随处可见智慧的火花和思想的启迪。老师们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要努力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让学生乐在其中,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