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开展“十个一”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踏实做事的品质,诚实守信的美德,吃苦耐劳的意志,心存恩惠的情感,奋发进取的精神,在实践中体现“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快来看看同学们有怎样的读书感悟吧!
2018级4班 赵怡琳
《活着》读后感
无论如何,请你务必努力地,乐观地,简单地活着。
——题记
开始读《活着》这本书纯粹是我闲来时拿来消遣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愈发感觉它的光彩耀人之处,于是,也便越发抱着敬畏的心态去品读它。如果要让我用一个字来概括下这本书,毋庸置疑,“悲”是最恰当的。
福贵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由于只知道肆意嫖赌以致最终将家产败完了。妻子家珍患软骨病去世,儿子有庆因抽血而死,女儿凤霞因难产大出血而死,偏头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夹死,孙子苦根吃豆撑死。他亲眼目睹六个至亲相继离去,亲手将他们葬进土里,最后只与“老福贵”相依而活。
起初,我因为他的肆意挥霍而觉得他可恶可憎,可到后来却只觉得他可怜可悲。如此悲怆的故事,作者却用平淡到近乎残忍的笔触叙述,令人揪心压抑。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片段莫过于福贵用亲人的名字吆喝着那头老牛,在田埂上慢慢走着,我想他留下的大概是一串镌刻着“我还活着”的脚印吧。即使生活不尽人意,但他仍旧愿意勇敢地生活,并且将对家人的思念有所寄托。我想我是很难做到像他一样的。纵然命运多舛却不怨天尤人,纵然生活如此痛苦却依旧坚持尽可能乐观去面对,而不是选择郁郁寡欢。
掩卷沉思,我时常在问自己,如果换做我,我能坚持着活下去吗?我能眼睁睁地看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吗?我能吗?人为什么要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不禁想起著名的日本作家太宰治。他的私生活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人间失格》里他塑造的人物悲观,而现实中他却更为偏执地找寻自我解决的方法。他是一个极端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骨子里也向往着真善美,也渴望着柔和温暖的光,但又觉得那太过遥远,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宁愿离开这个在他眼里污浊的世界,告别这个阴郁的自己。他像是一块透明又脆弱的玻璃,正因为看的太清晰,所以敏感易碎。
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流行过一阵“丧文化”。“人间不值得”被许多人当做真理。每当网上传来那些花季少男少女自杀的触目惊心的负面新闻,网上就会陷入纷争。有人为鲜活的生命逝去而惋惜,疑惑着“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为什么没有勇气好好活下去呢?”同时也有人诉说着“生活太过痛苦,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诸类的字眼。于是也感叹着鲁迅先生这句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真的没有什么感同身受。
不得不承认,人活着有时候并非会事事顺遂,活着也并未必一定会迎来希望。但是,你得知道,活着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所改变。我们固然没有魔力决定命运的走向,但我们应该好好活下去。要相信随时可能出现的转机。这样,你在低头穿过黑暗与荆棘时,再度抬头就有可能与温柔的黎明撞个满怀。
我不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已经参透关于生命奥的秘,只能说说略有感悟。“活着”它仅仅代表一种状态,表明我们还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但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想我会有自己的答案。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却已经死了。”倘若我们只是像一具行尸走肉,浑浑噩噩地活着,与死又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麻木不仁,不择手段只为了求生又怎么能叫做活着?
所以书中“为了活着而活着”是具有深意的。
“究竟该怎样去活?”许多文人对这个问题都有着深刻的解读。或是奋斗或是努力,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乐观地,简单地活着。
所谓乐观,在我看来,不是没有悲伤,而是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困境都不会为此丧失信心,永远不会颓废绝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曾说“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倘若我们人人都是乐观主义者,怀揣着这样一颗积极的心,那么有什么困境是这样温柔又强大的情愫化解不了的?
所谓的简单也并不是单纯到不谙世事,而是历经无数磨难却仍旧保持着心底那份最柔软最原始的东西。是不会被大千世间的繁华而迷了眼,不会为追逐名利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一份纯真;是那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简简单单地生活享受自己的那份悠然自得。就像“愿你走出半生,归来时仍是少年”说的那样。
所以说,“活着”这两个字既简单却又具有深远的含义。它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生活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有即将遇见的温暖,有光。
人间很值得,请你务必努力地,乐观地,简单地活下去。
2019级12班艾比拜
晴雯,怡红院第一等重要的丫环。她自幼孤零,身居微贱,十岁时被赖大家买作丫头,贾母见她标致伶俐,十分喜爱,赖嬷嬷遂把她孝敬了贾母,不久贾母又把她赏给了宝玉。晴雯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人物,是在前八十回中就已完成的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第八回,她受宝玉嘱咐磨墨贴字一段,就已写了她的一片娇憨天真,同时,宝玉握着她冻得僵冷的手的描写,也显示她深得宝玉的宠爱。全书有几处是特写她的:第三十一回晴雯失手跌折了扇子,还出言顶撞宝玉,气得宝玉要将她打发出去,结果到晚间,在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一场小小的纠葛烟消云散,在这段晴雯恃宠生嗔,又转嗔为喜的过程中,她纯真又高洁自尊尊的品性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第五十二回补裘一段,作者对急人所急的晴雯冠以“勇”字,可谓贴切自然,同时,她的聪明精巧和对宝玉的纯情在这一段中也得到了最生动的描写。晴雯还有着“爆炭”般的爽直脾气,看不惯一切遮遮掩掩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她讥讽袭“鬼鬼祟祟”、“瞒神弄鬼”的勾当,也憎恨坠儿不长进的偷窃行为。她不读书不识字,本着童真的本性,厌恶一切虚伪的事情。跌折扇子那一次,她满目泪痕不肯离开怡红院,实在是可悲地显示了她的天真无知,她不知道她真心的爱是她卑贱的出身所不能容许的,所以判词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她的“风流灵巧”早就招人怨恨了,尤其是她面对的是机深善诈的袭人。在抄检大观园时,晴雯锋芒毕露的⻣气、傲气和美丽的容颜使她成了第一个被摧折的目标,及至被王夫人叫去问话,她才省悟已遭暗算。当抄检到怡红院时,她明知来者不善,却“挽着头发闯了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第七十四回)晴雯终于带病被撵出了大观园,在姑舅表哥家的破炕席上恹恹弱息,及至见到了偷偷来探望的宝玉,她才猛然痛切地感到她纯洁的爱情是何等的无用,反不如袭人之流暗中偷情,却能落得贤淑的名声。晴雯有着美丽的容貌,有着纯洁的心和真挚的爱,但她却被剝夺了爱和生的权利,“岂道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晴雯的离去,预示了黛玉在贾府将遭到的厄运;同时,也在宝玉心上刻下了无法治愈的伤痕。
2019级6班 孙佳忆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中晴雯的性格和黛玉有些相似,不同的是他们的出身,黛玉是小姐,她有贾府上上下下的人捧着,但晴雯不同,她出身低贱,只是宝玉的一个丫鬟,她的快人快语在我们现在看来是真性情,是直爽,但在封建社会,就是不守本分。这就是所谓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在贾府,对待地位比她低的,如坠儿,在得知她偷了镯子后,不顾自己尚在病中,对坠儿破口大骂,先是“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又“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又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不如戳烂了。”面对平级,对待袭人,她也是口出不逊,骂她“西洋花点子哈巴”又在坠儿偷镯事发之后,宋嬷嬷求情希望袭人回来处理时,说袭人是“什么花姑娘草姑娘”;面对得赏的秋纹,她只是冷嘲热讽的说秋纹没见识,并回秋纹要是自己就不要。哪怕面对上级宝玉,她也照样一生气就和宝玉翻脸,撕了宝玉、麝月的扇子只为自己取乐。
实际上,她是一个嘴硬心软的人,宝玉的雀金裘才穿了一天就被烧了一个洞,此时已是深夜,拿去补时绣娘都不知道怎么补,而晴雯不顾自己生病“一面说一面坐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脚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怕宝玉着急,“少不得狠命捱着。”面对宝玉的关心,却又暴露了嘴硬的本性,急道:“小祖宗,你只管睡罢。”天亮了,裘补好了,她也因此落下病根,最终因此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抱恨而死。这种舍命陪君子的感情,可以与拼死陪王昌龄吃鱼的孟浩然媲美。由此可见,她对朋友真心实意,无论其高低贵贱。
但这种性格本身就是容易受人排挤的,她因为性格的原因得罪了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遭到了许多人的反感,又因为自己容貌艳丽,被王夫人指责媚惑宝玉,以“女儿痨”为由撵出贾府,在受了哥哥嫂嫂冷言冷语之后,黯然而死。
2019级14班 蒋梦迪
祥子,带着农村固有的质朴到北平做人力车夫,他艰苦奋斗省吃俭用,用整整三年时间买上了第一辆新车。不到半年,连带着自己一并被军阀俘走。他带走骆驼,希望卖的钱够他再买辆车,但并不理想。
他回到北平继续拉车,依旧在为买车努力,甚至争座抢生意,他以前从不这样。他不管,只是一门心思的攒钱。在杨宅不堪忍辱毅然辞职,突显了祥子善良坚韧的外表下具有反抗精神。随后遇见曹先生,在曹家感受到了人间温暖,他坚持自己的梦想,继续奔波着。
虎妞要跟祥子结婚。祥子为娶不娶她而困扰,但是老马和小马改变了他的看法。祥子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不再认为有了车就有了一切,也决定娶虎妞。
被侦探盯上的他为了保命,将辛苦攒的钱都给了侦探。祥子买车的梦又破灭了。在这个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中,最底层的生活者想要完成个人理想根本是天方夜谭。
祥子在走投无路又回到人和厂。虽然勤快地干着活,但心情十分郁闷,每天就像是行尸走肉,黑暗的旧社会将一个坚强、有骨气的人欺压成这般模样。
在夏家做月包的遭遇加速改变着祥子的人生轨迹。在夏太太引诱下染病痊愈之后祥子变了。他变得和其他车夫“没什么两样”,祥子作为乌烟瘴气社会中的底层人物,很难独善其身,为了生存只能选择随波逐流。
但祥子为了小福子想改变,她却自杀了。她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祥子失去了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精神支柱,他彻底绝望了,曾经的美好一去不复返了。他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身体变得一塌糊涂。
祥子是旧中国无数个劳动人民的缩影。他指望着依靠自己的力量买上车,过上好日子。然而,现实的打击让他渐渐走向了堕落,最终沦为一个社会中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019级7班王睿
假期我又看了《红楼梦》,又看到了我喜欢的“憨湘云”。
在书中,曹雪芹将她刻画成了一个热情开朗的女子,性格活泼为人直爽,像一个男孩子般的存在,她淘气,大大咧咧,却有着不一样的细腻。她为人热情,对于情感没有半点隐藏。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乐天派人物,她的身世却实在叫人意料不到,她出生在史家这一大族,但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由叔父抚养,最后是贾母将她接入园中,留在身边。史湘云的身世跟林黛玉的差不多,可是逆境总是会改变一个人,尤其是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这一点有很明显的对比,林黛玉多愁善感,任性柔弱,甚至有一些多疑,而史湘云则是活泼好动,开朗朴实,有她在,气氛总是热热闹闹。一个外向的人怎么会在沉闷的环境下呆很久呢?怎么会忍受阴凉凉的地方呢?以她太阳般的性格,她应该去照亮更多人,她友善的对待每一个人,甚至连丫鬟们也是她的朋友,就像太阳,平等的给每个人温暖。同时她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她的作品独具个人气息,一点也不输给林黛玉,她的诗没有林黛玉那般温婉伤感,没有薛宝钗的恢弘大气,而是有自己的特色,这让人一读便知道是她,俏皮而不失憨厚。但与王熙凤的俏皮不同,史湘云的心里干干净净,没有太多想法。
“蜂腰猿臂,鹤势螂形,容貌十分美丽”、“憨湘云”,这是《红楼梦》中给史湘云的形容。她是幽默可爱的“话口袋子”,她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一钗,她是一出现就会活跃氛围的“开心果”,她是史湘云。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逃不过嫁人的命运,她虽嫁给了一位才貌俱佳的郎君——卫若兰,但可惜的是,卫若兰后来又患了痨病,后半生注定不会平稳。
《红楼梦》中没有太多的笔墨描写史湘云,但她的乐观性格深深吸引着我。而这一形象也为《红楼梦》这一悲情小说增添了几分欢乐,几分阳光。
2019级8班 刘超然
书名为《骆驼祥子》,是因为祥子像骆驼:坚强,吃苦耐劳,闷着头只管往前走。
一个要强好胜但却又老实、富有理想的乡下人,来到北平后,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为了买车,他吃尽了苦头,日夜操劳,每天穿梭在北京的街门小巷,然后省吃俭用,不抽烟不赌博,终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有了属于自己的拉车。但是好景不长,军阀乱兵抢走了车子并要他做苦力,好不容易逃脱后,牵着大军丢下的三只骆驼,去了当铺换了些钱,继续开始生活。尽管如此,他依旧是对生活的充满了乐观积极,接着某天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又因虎妞的爱恋,他又不得不服从。往后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因意外又不得不卖掉洋车以料理虎妞的丧事。被抢、被诈,无奈成亲,却又丧了妻,这对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祥子来说,着实悲催。不久,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使他来到北平唯一想要好好挣钱买车过日子的愿望在经过多次无情社会的挫折,最后完全破灭。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
祥子再也不拉车了,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别人。祥子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曾经坚强不屈、肯吃苦的祥子变了,无赖、自私、狡猾、自暴自弃、吃喝嫖赌的他,终究是变成了旧时黑暗社会下的傀儡。祥子是一个悲剧,他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