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和14日,外语组郭昊仪老师、李盈萱老师分别以“节日”为话题,进行了教育教学年会的展示课。王存智主任出席听课,外语组全体老师参与听课、评课。
李盈萱老师以视频导入主题,将学生们带到春节热闹的氛围中去,通过学习春节习俗的英文表达来扫清阅读障碍。本节课的文章是两封写给报纸专栏的读者来信,呈现了两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对年夜饭在哪里吃的两种不同看法。李老师以fact & opinion为线索,通过总结观点,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对文本进行深刻剖析。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对文本的题目“Time for a change?”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最终以辩论的形式作为学生的语言输出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对新年庆祝方式变化的批判性思维,进一步理解“形式虽变,爱仍永恒”主旨,促使学生珍视亲情,理解蕴含在节日中的真正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几年的英语高考中一直是个热门考点,学唐诗;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到中国人家里做客并送中国结;餐桌礼仪;陪老人过重阳节等等在全国卷或各省试题中屡见不鲜。郭老师在精研课标,深耕高考,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她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且有层次:既体现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大力培养,又突出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灌输,对中国情怀的培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郭老师注重课堂实效,依托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过程中,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顺利实现了对知识的输入,内化,迁移和输出。
听课教师评价姜莉:
本节课选自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的developing ideas部分,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三个月的李老师而言,阅读课是具有挑战性的,阅读课知识容量较大,对学生的词汇量、阅读技巧、阅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以看出李老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上是颇费心思的。老师以一个新年的视频作为导入环节的切入点,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以fact&opinion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活动,让学生完全在掌握了文本的同时,更加强了对这一写作模式的理解。最后语言的输出通过学生的辩论得以体现,呈现了一堂英语任务型教学课需最终达成的效果。可以看出李老师的设计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并表现出了年轻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希望李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呈现出更精彩的课堂。
董晓:
李老师的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学情出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在充分展示课件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做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问题设置的深度和梯度合理,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学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读后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进一步升华和提高,并以辩论的形式呈现,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功能,最后对文本题目的解读更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任职不到半年的年轻老师,本节课的呈现体现了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素养和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
王存智:
郭老师的高三一轮复习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情境创设,读写结合,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有效运用词块与多重结构有效表达介绍节日的要点,活动设计丰富,注重实效。
迟萍:
郭老师的课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具体,有层次对目标的描述精准。视频导入自然,有利于快速激活学生思维并进入话题学习。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知识能力、文化意识并举,实现了育人目标的达成。
课后反思李盈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积极听教学师父及其他老师的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素养,加深对课程标准对的理解和新教材的把握,打造优质课堂。非常感谢组里的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以及青岛六十六中提供的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郭昊仪:
虽然备课过程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在搜罗资料中学习借鉴,在制作课件中精益求精,在上课过程中锻炼提升,在课后反思中看到不足。虽然我们总说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我们通过这种展示、评课、研讨的方式让我们的课堂努力接近完美。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次展示、学习和研讨的机会,感谢同伴们给我提出的宝贵建议,让我更加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这是本次开设展示课我最大的收获。学习和教研是一件乐事,今后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用更加饱满的状态面对自己,不负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