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班会课育人阵地作用,学校近期推出了系列主题班会先行示范课。10月11日下午,青岛六十六中开展了生命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展示课。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是大自然中偶然发生的幸运,来之不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可逆转地走向尽头,相较于茫茫岁月,生命是短暂的,这是生命的共性,生命的意义在于个体的独特。
10月11日,高一一班开展生命的价值主题班会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命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善待生命、健康成长,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相佃国校长、高会香书记、沃春霞副校长和全体中层干部、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出席听课。
学生主持,学生讨论,娓娓道来,从三个篇章叙述,从大量的鲜活案例中,学生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深刻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灾害常有,意外常有,我们唯有在一次次经验和教训中学会总结和成长,才能化悲痛为力量,才能对得起逝去的生命。
最后由副校长沃春霞和班主任于莺彬老师进行总结,升华主题,引发大家深思。课后,班主任进行评课。
王丹妮老师:主体、主动、主导
本堂班会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班主任发挥好主导性,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指导学生学习。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两名主持人落落大方,发言同学积极主动、活泼幽默,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班会的主人,是“生命”的主人。与传统的说教相比,更能触动学生灵魂,更能使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入境入心。
2.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背后,其实是班主任老师的主导性体现。“生命”这个主题的内涵和容量是很大的,于老师却阐释得清晰明确。从生命的诞生入手,很快进入情境,然后从三个板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生命价值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国家,既有宏观高度的认识,又有具体作法的应对,比如对“珍爱生命”措施的讨论——珍爱生命,我的责任就是()。
3.这堂班会课的另一大亮点是材料案例的选择。既有感性的认识,比如生命的诞生,疫情下的生命,尤其是“残奥会”运动员哈巴托的比赛视频,都能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也有理性的思考,比如中美在疫情中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吸毒少年”、西藏戍边英雄事迹。难能可贵的是选择了10.3牺牲的交警李涌的事迹,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时效性,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是具体的鲜活的,这样才能深刻思考生命的价值。
4.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是于老师最后总结时的落泪。自己的老师言传身教,这种触动学生心灵的力量是巨大的,不仅对学生,对我们所有老师更有教育意义:我们如何认识生命,如何实现生命最大的价值,如何用实际行动把自己的认识传递给学生。
王伟老师:1.从内容看,主题鲜明,寓意深刻,整个班级围绕“生命价值”展开。从受精卵、企鹅、疫情、边防战士、钟南山、残奥会运动员到青岛交警李涌。材料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共鸣,渗透学生内心,并富于时代感。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自主转化。从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生命价值三个层次,层层递进,从尊重自己的生命到尊重他人生命,到家国情怀,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主题升华。
2.从形式看,由学生主持,学生讨论,辅助以ppt,视频,音乐。内容完美丰富,过程环环相扣,衔接自然使每一位学生受到启迪,受到教育,感受到生命可贵。
3.从学生主体性来看,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体现。学生主持,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提现全员参与,关注到全体学生,参与度广。主持人、学生有角色、有分工、有合作,生生互动有相互鼓励,提现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真正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4.于老师的点拨、指导、引领下,主持人给力,胆大心细,不怯场,组织得当。气氛活跃,生生配合默契,和谐。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分享自己独特想法。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感悟,收获成功,受到教育。于老师最后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震撼,感动了学生,画龙点睛,主题升华,使学生真正难以忘怀。这是一堂精彩成功的主题班会课。
撰稿:张新辉
供稿:学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