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资讯 学校首页> 校园资讯
课堂研究促发展 聚焦教学获成长
时间:2022-05-20   浏览:1314

为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提高66中高中生物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与专业发展能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交流先进的教学经验,近期我校生物组各年级教师陆续开展生物研究课、校内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做出了精彩的教学展示。

图片

高三生物组梁妍老师以“二轮复习微专题:人类遗传病—苯丙酮尿症”为题在高三四班开展校内展示课。梁妍老师认真梳理了近三年人类遗传病专题的相关考题,从基于科学思维的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基于科学探究的遗传病预防和对现实生活中的疾病治疗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并能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并重视解题规律的指导,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图片图片

高二生物组张金玉老师以“不同植物器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关系”为题在高二三班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张金玉老师首先播放课前真题演练涉及的“植物工厂”相关视频,进而提问“植物工厂中各设施是如何促进蔬菜产量的提升?”导入课堂。之后从叶片、果实、根不同的器官层次,展开三个板块,通过演练结合,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总结出不同器官与光合呼吸的关系,进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器官层次角度提出措施提高产量,真正将知识原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图片图片

高二生物组刘媛老师以“细胞增殖”为题在高二一班开展生物研究课。刘媛老师首先通过动画展示,将细胞增殖的微观过程放大化,抽象过程具体化,更加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变化,从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三个板块展开本节,结合对近几年高考真题、模拟题的研究,归纳了细胞周期检验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周期性变化曲线图、有丝分裂检测调控示意图、特殊情形的有丝分裂等六个考向,加强了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补充深入相关知识点,整堂课交给学生讲解,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了极大的彰显。

图片图片

高一生物组付世梅老师以“染色体变异”为题在高一一班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本节课付世梅老师首先通过分析马铃薯和香蕉野生种和栽培种染色体数目的差异,借该现象形成原因引入话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板块。板块一通过小组活动,构建不同情况下果蝇卵细胞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得出染色体组的概念,以此提高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增强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板块二以板块一形成的两种卵细胞模型为基础,分别构建受精后的果蝇受精卵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总结出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板块三通过提供科学材料,让学生总结出单倍体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得出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最后通过回扣导入部分,利用本节课学习内容分析出野生马铃薯培育成栽培种的方法,并且播放有关多倍体草莓和无籽西瓜多倍体育种的视频,贴近日常生活,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建构。

图片图片

在高考来临之际,为打造高效复习课堂,在最后关键时刻帮助学生提高成绩,高三生物组胡文倩老师以“非选择题中相关现象的原因分析”为题在高三八班开展高三复习课。胡文倩老师从原因类试题的类型、解题策略、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三个板块展开教学。整节课循循善诱,充分让学生展讲与互评,并且引导学生在做题的同时,自主归纳解题思路,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最后通过真题限时练达到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图片

精彩的课堂展示充分体现了生物组教师的教学教研实力,既是教师教学技能与特色的展示,也是教师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学校领导相佃国校长、李世杰副校长多次出席听课,肯定了各位老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并表示各位老师的课都充分展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重视运用新情境考察学生,注重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与关键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概念生成;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易错点,及时答疑解惑;合理安排教学容量,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注意思考突破重难点专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

展示课与汇报课的开展,既为骨干教师提供了教师互观互学、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又对年轻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专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了生物组教师共同成长的进程!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3号乙
  • 电话:0532-83718048
  • 版权所有:青岛六十六中
  • 技术支持:青报教育在线
  • Copyright© 2017 鲁ICP备06073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