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全体同学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暑假学习生活中,暑假前夕,我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对孩子们进行假前心理指导,为假期安全、充实、健康的生活筑牢坚实心理防线。
本次专题课向同学们介绍了合理的假期安排,以及在假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希望同学们在假期中遇到问题时,记得我们的心理健康小贴士:
1.坚持健康生活习惯 适当增加体育锻炼
暑期生活中同学们可适当增加自己的睡眠、休闲、娱乐的时间,但千万不要养成“入睡过迟”“睡懒觉”“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要坚持健康作息,也要“动”起来。居家运动可以请父母参与互动或相互督促坚持打卡,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一小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学们也可以到室外空旷场所开展户外运动。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暑假期间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2.主动参与家庭活动 加强亲子沟通
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家庭亲子时光,与父母一起规划家庭活动,积极参与做饭、洗碗、洗衣服、叠被子等家务劳动,提高生活技能,并与父母亲多沟通交流,学习倾听与表达,学习接纳和理解父母的感受,增进亲子感情。假期和父母相处时间较长,遇到事情要好好与父母商量,尊重父母的感受,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学们要自觉参加家务劳动,增强家庭观念,承担家庭责任,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3.多与同学、朋友交流 保持社会交往
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是促进个性、情感、智力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暑假期间同伴之间见面的次数大大减少了,但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多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自己的心事,同伴之间分享个人生活感悟,不仅可以表达情绪情感,还可以通过同伴获得心理支持。
4.学会调适情绪 提高求助意识
暑期居家时间长,同学们有可能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家庭生活中和家长之间也可能产生矛盾,同学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可以采用适度运动、欣赏音乐、阅读书籍、自我暗示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来达到心理放松、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保持积极心态。如果长时间不能调整好自己心态,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或微信等间接方式,寻求学校心理老师、班主任老师或专业机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积极与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提高求助意识。
本次假前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对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吸引同学们对自我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促使同学们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