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4日下午,由俄罗斯彼尔姆国家研究型理工大学带来的中俄双语系列讲座第六期《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键问题》如期在学校礼堂举行。我校高二全体班主任老师、高二全体同学出席了此次活动。本次讲座由俄罗斯彼尔姆国家研究型理工大学国际处副主任塔季雅娜·瓦列里耶夫娜女士与我校俄语教研组组长杨冉冉老师主持。
讲座围绕着“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键问题”主题展开,来自彼尔姆国家研究型理工大学技术科学学科副教授丹尼尔·库鲁申(Курушин Д.С.) 和翻译官谭老师,用科学严谨的语言与专业知识为我们带来了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让我们对于机器人与计算机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许多人看来,人工智能即将在所有领域取代人类。库鲁申教授通过为我们讲解“机器人”的产生历史与关于机器人的定义引出我们对于“创造力”与“制造力”的区分的思考。此外,人脑作为一个超过任何一个计算机精度的“超级计算机”,在现代用智商IQ来评定智力,可以说已经使IQ失去了原来的信息价值。可能过去的人类比我们都要聪明。教授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与大量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创造力”的奥妙。
计算机可以创造新东西吗?库鲁申教授通过两个例子帮助我们确立了“创造力”的概念。在一本书中作者对人工智能进行了预测,有一些正确,有一些却不能算是否实现。麻省理工的教授也认为至少需要十年到四十年就会拥有跟人媲美的人工智能,而我们现在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他们都在预测上失误了呢?通过对大脑的检测我们知道现在计算机远不及我们的大脑。教授通过详细地讲解让我们了解了用代数公式表达艺术是可行的,但计算机永远不能真正体会人类的情感,人脑的数量级大大高于计算机。通过这一场讲座库鲁申教授帮助我们了解到了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前景。
学生感悟:
今天已是彼尔姆理工大学带给我们的第六次科普讲座,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键问题”。
机器人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机器人是指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而当今机器人的功能非常狭窄,只能专精一个或几个项目,不能达到全能,这也是未来主要的改造方向。而人工智能也应用在生活的个个方面:大数据分析,学习等方面。
智能化是未来的前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步发展,这些相关应用定会得到广泛应用,也会为我们提供大量的机遇和机会。本次讲座让我们初步了解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前景,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感谢教授带来的精彩演讲!
——高二一班 唐昊
今天在学校聆听了彼尔姆国家研究型理工大学丹尼尔·库鲁申教授关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键问题”的讲座。了解了关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一些知识,例如:机器人一词最早是出现在一本书中。部分机器人使用程序简单,使用范围极为狭隘。人工智能是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只能在单一领域胜任复杂工作的,并不能被称为人工智能。本堂讲座不禁让人感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间的不同。让我们发现了科技的新世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了解到许多从未学习过的科学知识,受益匪浅。
——高二二班王振宇
今天有幸参与了彼尔姆国家研究型理工大学的技术科学学科丹尼尔•库鲁申副教授为我们学校如期开展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键问题”科普讲座。副教授在开讲前首先抛给我们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是朋友还是敌人?”随后讲诉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人工智能的目前状况和发展前景。诸如会围棋的阿尔法狗和AI的普遍应用如AI绘画、手机智能助手来注解PPT上我们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在最后,虽然副教授并没有回答讲座一开始留下的问题----人工智能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但成功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对人工智能的兴趣,让我们受益匪浅。深刻感悟到人工智能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和前景远大,是人类的朋友。期待下一次的讲座。
——高二中俄班 朱海曦
今天我校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彼尔姆国立科研理工大学的丹尼尔·库鲁申教授为同学们带来的关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关键问题方面”的讲座。首先教授讲解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含义,教授说机器人虽具备一定的人类行为,但却不能离开机器的控制;而人工智能则是创造智慧的机器。这一番讲解令我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有了深刻了解。随后又讲到当今一些人工智能范围比较狭隘,一些人工智能只具备单一的功能。最后,教授提到了从古至今的人工智能,例如随机数生成器,计算机程序自动合成,专家系统等等,非常有趣。
通过这一次的讲座,我深刻地了解到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当下社会发展的如此迅速,教授的专业讲解也令我受益匪浅。同时,还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当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真正具备人类的思考方式时,他们究竟是朋友还是敌人。
——高二中俄班 李文庭
撰稿:高二1班 贾帆
摄影:高二1班 贾帆
供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