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语“研”芳华,芳香依旧。2023年4月7日下午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图书馆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教研组长阎慧老师主持会议,全体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活动。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阎慧老师统筹安排近期工作,带领大家重点研讨高考复习方向。首先,阎老师鼓励大家要根据教研组统筹组合,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目的,尽量多多参与课题研究。打磨课堂,精准教学,合理安排示范课时间。三个年级根据青岛市“十个一”要求,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情开设具有特色的学科节活动。三个年级要针对学生现有水平,有计划有安排地设计写作课堂,争取实现三年一体化,形成合力,切实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其次,每年高考结束后,我们师生都会奉参考答案为圭臬,亦步亦趋地进行教学和训练。然而,命题和答题之间很难达成有助于教学的交流,尤其是主观题方面。我们的学生大多不能领会命题人的学理追求,或觉得参考答案水平太高学不来,或觉得只要把握住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不会得低分。针对这一问题,阎老师参考高考蓝皮书《高考试题分析》学习总体评析,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广东特级教师李旭山写的两篇论文《高考命题与答题的双向评价——以2022年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主观题为例》和《高考命题与答题的双向评价——以2022年高考散文、小说阅读主观题为例》。学习之后我们发现了李老师给我们提供的新思路。若要改变这种状况,一线教师可以从命题视角研究试题,最终实现设问题尊重学理→ 制答案反映规律→ 考学生体现示范答题,进而能够揭示答案规律,完善答案内容,调整答案顺序,最后,形成“教学答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本次教研活动中,语文组老师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大”集备、“大”教研的作用。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升。
撰稿:梁琳
供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