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 巧手识香——青岛六十六中新疆部端午节系列活动
时间:2024-06-18   浏览:1311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得传统节日--端午节。为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欢度端午。青岛六十六中新疆部于2024年6月9日开展“浓情端午节”传统节日活动,由派驻韩为老师主讲。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粽叶飘香的日子。当艾草、粽香在街头巷尾弥漫开来,端午的韵味随之悄然铺展,端午的情思也在传承、飘扬。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四大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韩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端午节的历史及习俗。如吃粽子、挂艾草等等。端午,是岁月醇香的陈酿,是历史河床上的文化路演。

手工制作时间,秘书处成员将制作材料下发至每个人,色彩纷呈的针线与各样的香囊,更加增强了大家的兴趣。大屏上播放着制作视频,在观看学习后,同学们制作出各种外观、填料的香囊,香囊寓意多多,有“平安”、“喜乐”等等。礼堂中弥漫着香囊独特的香气,一闻到就能感受到独属于端午的魅力。制作快的同学还编织了手链,整个礼堂气氛活跃,大家都互帮互助,完成了香囊的制作。

“七彩丝线缠香囊,祝福裹满暖心房。”这是李清照在诗中描写的香囊模样,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成功制作了寓意满满的香囊,欢声笑语也化作丝线,缠绕在香囊中。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端午已至,片片粽叶飘香,裹挟着温情。端午节是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为了丰富同学们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6月9日下午新疆部同学们开展庆端午包粽子活动。


生活与"粽"不同,美好接"粽"而来。在端午这个意义非凡的节日里,不仅是吃粽子,包粽子也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与享受。活动中,食堂叔叔阿姨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材料,有粽叶,糯米,棉线,大枣等。高一高二各班都有同学积极地加入包粽子行列,其中有许多同学第一次包粽子,十分新奇。在热闹的氛围中,同学们各展所长,捋粽叶、折漏斗、填馅儿料、绑线绳,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在同学们的巧手下新鲜出炉。在食堂叔叔阿姨的帮助下,大家成功包好了饱满可爱的粽子,将它们放在一个小盆里。

端午节当天,阵阵粽香从食堂中散发,食堂得叔叔阿姨已将同学们自己制作的粽子煮好,只见同学们挑选着粽子,迫不及待地品尝。食堂里有充满着欢声笑语。


用餐完毕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果然,还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获得的粽子最美味啊。这次的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粽子的制作方法,更是让同学们对于劳动精神的内涵理解得更加深刻,这或许是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端午节吧!端午节虽然过去,但其丰富的内涵永远在大家心中存在。

悠悠粽香,情系校园,同学们以端午节为契机,将浓情彼此,感受到了端午的独特魅力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3号乙
  • 电话:0532-83718048
  • 版权所有:青岛六十六中
  • 技术支持:青报教育在线
  • Copyright© 2017 鲁ICP备06073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