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 学校首页> > 流金岁月
流金岁月丨(4)校友邱占祥院士采访录(上)——车巧玲
时间:2025-04-10   浏览:1491

本文收录于学校九十周年征文纪念册《岁月如轮鉴情缘》,作者于2025年4月进行增订完善。

8d1fd943150bdc128735c9f01a0d9746.png

邱占祥院士是青岛六十六中优秀校友。1949年—1954年他在青岛铁路职工子弟中学就读,高中毕业因学业成绩优秀被学校推荐参加留苏班考试,1960年莫斯科大学毕业,1984年在德国美茵兹古堡大学获博士学位。他致力于新生代地层和哺乳类化石研究,是我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续当选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的第三届理事会主任,2009年获得了中国古生物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2015年6月4日,我们在薛风楼校长(时任校长)的带领下,来到邱占祥院士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办公室,对邱教授进行了专访,此文为彼时访谈后内容记录。

回想母校,感情深厚

年近八旬的邱教授见到我们非常高兴,翻看着我们带去的学校新旧建筑对比相册,他兴致勃勃地回忆起五十多年前在母校的求学时光。

邱占祥院士专注地翻看学校相册,看老楼新景,忆故人旧事,抒学子深情

他说,一个人的性情、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大部分是在中学时代形成的,所以中学是人成长的关键时刻,而自己这个阶段非常有幸是在铁中度过。初中时孩子们大多没有自己的想法,个人的发展主要依靠榜样同学的引导和老师的鼓励。所幸铁中有非常好的传统,整体的风气积极向上。那时家庭生活困难,大家都是铁路职工子弟,同学之间在物质方面没有什么攀比,有一批爱学习的同学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同学薛建武(后担任青岛铁路法院院长)学习很好,能力也很强,是我们学习的标杆,还有的同学在文艺方面有特长,形成了一种互相沟通、互相帮助的优良风气,校风很重要,对人是一种无形的影响。比如说周围的同学对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很多同学每天晚饭后坚持跑步,自己也不甘落后,逐渐养成了强身健体的好习惯。学校少先队经常组织丰富的社会宣传活动,给了我们很多锻炼的机会,自己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才学着在大人面前大大方方地说话,这之前根本不敢也不会跟人交流。老院士咯咯地笑着说。

WX20250410-185826@2x.png

学校档案馆保存的青岛铁中优秀学生花名册(邱占祥院士每年都名列其中,成绩优异)

回忆起自己也在铁中上学的二哥邱占鳌(高中未毕业就响应党的号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担任一大型钢铁厂党委书记),邱教授感慨地说,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就决定学生的一生。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教我们的老师都是国内一流的水平,很多都毕业于北大、辅仁、山大等名牌大学,那一代老师多才多艺,有的老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老师对学生诚心诚意,全身心地爱护学生,善于鼓励学生,师生之间关系非常好,老师还经常跟我们一起做游戏。老师们组织的活动很多,让我们得到很多锻炼,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班主任王健老师担任导演,带我们排练戏剧,在学校大礼堂毕业演出,自己在里面担任一个什么角色已经忘记了,但是还清楚地记得名字叫《黎明前的战斗》。想起这些,老院士心里涌起一阵阵感慨,他说,在铁中六年的中学生活对我影响深远,我这一生最忘不了的就是铁中。

f93f27955420886f5e62bd8a6ec1b399.png

邱占祥院士办公桌上的中学毕业照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说到母校的发展,薛校长跟邱教授介绍了学校自2015年起与俄罗斯三所大学联合举办俄语班,努力为学生铺设一条走向世界的发展之路,邱教授听说后连连称赞。邱教授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他说,俄罗斯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很好,他们崇尚自己的文字,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化文学艺术内容丰富、历史悠久。

接着老院士很自然地回忆起自己到俄罗斯的求学生涯。参加留苏班考试被录取之后,先是到北京二外学了一年俄语。按照自己的想法,第一志愿是学习造船,因为青岛靠海,感觉能为国家造船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第二志愿是当老师,受中学老师的影响,觉得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很崇高的。本来就想考这两个专业,后来听刘少奇同志发表讲话说,我们国家建设首先需要矿产,矿产靠地质工作者找,地质工作者是和平时期的游击队员。因为自己家在解放以前的生活朝不保夕,后来我们上学不用自己家里拿钱,都有助学金,对党的感情很深,特别感恩,所以一听国家需要,我二话不说,响应党的号召,就准备学地质了。我们那一代人有很多学地质了,都是这个想法。

后来真正到了选择专业的时候,因为我们是派到国外留学的,要求学我们国家没有的东西,地质系里有古生物专业,但没有专门研究古脊椎动物的,我本来是决心要为国家找矿的,但是因为国家需要,最后确定我们中有三个人专门学习古脊椎动物专业,我是其中之一。当时我们考虑问题确实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没有个人的私心杂念,现在看来搞这个也很好。

话题转换到自己的专业上领域,邱教授立即神采飞扬,他拿起一个一个化石、模型,如数家珍。他给我们讲古脊椎动物牙齿的进化,比较肉食类动物与杂食类动物的牙齿的不同,交流自己在人的发展与物种演化方面的思考。

7cf23a187413de42a723ff6e00cf65ac.png

邱占祥院士办公室茶几上摆放的标本

跟随着老院士的回忆,我们感怀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感动于一个醇厚的知识分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极纯净,极温暖,又极清阔。

责任编辑:车巧玲

初审:阎慧

复审:潘文月

终审:叶政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3号乙
  • 电话:0532-83718048
  • 版权所有:青岛六十六中
  • 技术支持:青报教育在线
  • Copyright© 2017 鲁ICP备06073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