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无言的教育,行是有声的润泽
时间:2017-06-02   浏览:2943
爱是无言的教育,行是有声的润泽
张娟老师,青岛六十六中高三6班班主任,语文教师。自2009年毕业至今已近8个年头。在这段工作旅程中,她不断的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使得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连续在学校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并且在2016年12月开设了青岛市高三的公开课《小说阅读标题类答题技巧》。而在这段工作旅程中,班主任工作成为她工作履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不忘初心,矢志教育
教育缘起。张娟老师回顾自己从事教育行业的缘由,至今还记忆犹新。张老师高中时期的数学老师给予了她很多的指导,更多的是耐心,一道题最多会讲七八遍,这些不计时间和回报的关心,让她体会到了一个老师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当时作为一个学生,看到老师的目光总是觉得平静,感受得到智慧的力量,这也许就是师爱。”张老师如是说。所以,高中时,在她的心中,已经种下了教师梦想的种子。
大学毕业前身为实习教师的张老师,真正体会到了为人师的责任和奉献,看着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感受着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改变,更加坚定了她从事教师行业的决心。
二、用爱教育,助学生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了如是解读。所以“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那么我们从哪些地方去爱孩子,给孩子一个优秀的成长环境呢?
用爱润泽,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和谐班级。中途接手高二6班,压力非常大,毕竟是三个班级合成的文科班。在仔细了解班级情况后,张老师决定利用学校的各项活动,不断增强班级的归属感。2015年的学校趣味运动会,她买来水,一瓶一瓶的递到运动员的手中,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同学们不要错过比赛项目,扯开喉咙为踢毽子和运球跑的学生加油鼓劲,就好像是自己在参加比赛一样,同学们都感叹“原来,老师也可以这么‘疯’”!运动会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合影留念时六班的男生不约而同的将她举向空中,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张老师的喜爱,让她感受到被学生们信任的幸福。2016年的最美教室比赛,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叠纸风车、纸鹤布置墙面,购置各种绿植装点教室,用磨砂纸将教室的小污点一点一点的擦掉……张老师用行动和爱心参与到学生当中,真正将六班当作了自己的“家”,换来了学生的爱戴,也慢慢地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当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把各项奖状拿到教室、郑重其事的贴在后面墙上,像宝贝一样爱护的时候,看到一颗颗火热的心,一张张融入班级集体、为班级争光添彩的青春笑脸,张老师觉得付出的再多都是值得的。
还有语文周记中张老师的真诚耐心的劝导,端午节给孩子们准备的五色彩绳,班级日志中一点一滴的嘱托与叮咛,学生拆开家长写给他们的信时流出的泪水….. 张老师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那一笑起来就有酒窝的面庞,成为孩子成长路上可以信赖,不断前行的陪伴。
三、用行动诠释,润泽生命
老师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之外,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学生常以教师之是为是,以教师之非为非,甚至连父母都无法左右。
杜甫曾在诗中说:“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教育不是说教,更多的是身教多于言教,“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班级事务和要求张老师首先做到,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将她作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这是最快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一样,需要说话的时候才说话,需要说多少就说多少。”
每天在大部分学生还未到教室的时候,张老师就已经先到教室,等着学生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地面有了垃圾先弯腰捡起来,放进班级后面的垃圾桶,再落实值日生的打扫职责,很多时候亲自打扫给值日生看,一边扫一边指导值日生打扫的要求,用行为标准明确教育标准;学生的笔记整理不规范,就手把手的教给他们,怎样区分知识点,怎样用不同颜色的笔和形状标记重难点,怎样将零碎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的知识框架,甚至拿出自己的高中数学和英语笔记,跟学生一起“学习点评”…..就是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以身示范中,学生明白了行为规范和标准是什么,也明白了怎样的行为才是合乎要求和规定,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大,学习习惯越来越好,学习风气越来越浓厚,班级整体越来越默契,越来越凝聚。
同时,张老师还是学生行为规范和未来规划的导师。她利用班会等时间,将一个个课题搬进教室,比如分小组讨论班级和学校卫生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写成报告并监督班级实行;比如针对班级学习效率问题,提出合理运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小妙招,形成班级公约放在教室;再比如利用端午节,介绍传统文化,沿袭传统习俗包粽子、戴彩带;进入高三将目标放在桌角,放在班级后面,放进大中国的版图,时刻监督时刻提醒。张老师的教育方式是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让学生在行动中形成对时间、对习惯、对学习、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性思考,充实人生,为今后奠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彼此陪伴中,张老师和学生成就了彼此,她感动于孩子们的可爱与真诚,也收获了很多的惊喜和喜悦,张娟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经过三年的锤炼,都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开始更丰富的人生征程。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3号乙
  • 电话:0532-83718048
  • 版权所有:青岛六十六中
  • 技术支持:青报教育在线
  • Copyright© 2017 鲁ICP备06073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