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教授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时间:2017-09-30   浏览:2804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林崇德教授认为,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可从三个方面概括:一是敬业(即学习),二是乐群(即人际关系),三是自我修养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展智力与能力,并将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而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学习方面心理健康的学生,表现在六个方面: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即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的探索者。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即能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并注重运动调节,借助体脑获得智力与能力的更好发展。
(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每个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的学生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幻想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且在时间上比较短暂,不会妨碍自己的学习和人际交往。
(5)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6)从学习中形成良好习惯。即会制定学习计划,能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通过长期坚持努力,逐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2.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人总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也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在五个方面: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既重视对方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保证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2)能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他人,而不会以表面印象来评价他人,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他人。
(3)关心他人的需要。即知道只有尊重和关心别人,才能得到回报。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关心中才能获得发展。
(4)诚心赞美和善意批评他人,而不是虚伪地恭维他人。对于对方的缺点也不迁就,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加以批评指正。
(5)与他人沟通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沟通方式是直接的,而不含糊其词。并在沟通中增进与对方的感情和友谊。真诚的友谊意味着健康。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即能与人和谐相处,亲密合作,但又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人格,即在保持个性和差异的前提下亲密合作。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并悦纳自己,即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和需要。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加以改进。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能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而不为他人的议论所左右。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逐渐成为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的人。
(2)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即经常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与别人相比怎么样?” 能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虚心地接受别人的评价。还能够除同周围的人相比较之外,还常与理想的自我相比,从而认识自我。
(3)及时正确地归因。学业成绩或工作成果通常反映了一个人能力大小或努力程度。但如何归因呢?是归因于客观原因,还是归因于主观能力与努力程度?心理健康的学生,主要归因于主观。
(4)不断扩展自己的生活范围和经验,不断地充实自我,超越自我,悦纳新的自我。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即善于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目标的难易程度,把抱负水平定在既有一定的实现把握,又有可能冒失败风险的层次,以此激发自己努力进取。
(6)具有较强个自制力。善于为既定的目标而克服困难,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和冲动,遇到挫折不忧郁、不悲愤,镇定对待,分析根源,保持乐观态度,积极向上。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3号乙
  • 电话:0532-83718048
  • 版权所有:青岛六十六中
  • 技术支持:青报教育在线
  • Copyright© 2017 鲁ICP备06073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