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 携手同行——“求真”德育讲坛心得体会
时间:2020-09-28   浏览:1872

青岛六十六中“求真”德育讲坛首期讲坛高三级部心得选编

青岛六十六中的班主任老师们有着教育人的情怀,他们仰望星空;同时更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苦干、实干精神,他们脚踏实地。

本着“求真务实、守正出新”的学校精神,立足于真学情,解决真问题,务求真实效,深耕真德育,青岛六十六中于学校建校95周年之际,首辟“求真”德育讲坛。我们开辟这样一方讲坛,是为了我们教育的理想,更为了我们教育的实战。“求真”德育讲坛是抛金引玉,更是“点亮”和“引燃”。希望有更多的思想、智慧、资源在这里交互,希望我们头顶的教育星空更斑斓,希望我们脚下的教育大地更深厚。

凝聚共识 携手同行

高三9班班主任  王莹

一群有着教育情怀和教育理想的班主任们一起聆听了首期“求真”德育讲坛主讲人成方岩老师《家校沟通默契有方,互信协同提质增效》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主要围绕“越位沟通,消除屏障,认知认可”“友情互信,统一阵线,盘活管理”“协同授技,合力共理,健制牵制”三个方面展开,我深切的感受到成老师是一位用心且治班有方的优秀班主任,同时也更加坚定家校共育是我们目前追求的最有价值的教育模式,也是相对完整的构建,身为班主任如何承担起构建家校教育互补,形成良好教育环境的职责,这是值得深思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作为学校教育的践行者与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共担责任,形成合力就尤为重要。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我也来谈谈我对家校共育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者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这也一定是我和家长们共同的目标。但是如何达成教育共识,赢得彼此信任,形成长期战略同盟呢?每次与新班级学生的第一次见面,我都会准备好一封满满诚意的家长信,告诉家长我的工作年限,班主任年限,往届班级及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我的班级规划,班级管理模式等等,但是这终究也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真正的做到见字如面。我也曾通过开学前的家长会,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了解我的班级愿景,这种方式可以用第一印象稍稍拉近彼此的距离,赢得初步的信任。但是面对一届三年的奋战,我们需要建立的是长期战略同盟,那么为师者带给孩子们潜移默化且正面积极的影响,才是家校合力最关键的基石,你给孩子长期的正面教育,支持和影响,通过孩子传递给家长,才能逐渐建立家长、孩子和老师相互支持的美好关系。

凝聚共识 携手同行——“求真”德育讲坛心得体会

莫斯科大学的创始人罗蒙诺索夫曾说过:“为了能够做真实和正确的判断,必须使自己的思想摆脱任何成见和偏执的束缚。”所以无论是接高一的新生还是分班的新生,我都会告诉孩子们,老班不究过往,力求当下,只待未来!记得在接手新的艺术班时,班里有个孩子的妈妈家长会后偷偷找我,想要告诉我孩子以前的种种小毛病,甚至在高一时的一些不良表现。我及时的打断并制止了她,我请家长为我列举一些孩子的优点,如果列举不出太多,那就要在生活中用心观察,慢慢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至于孩子的缺点待我自己慢慢发现就好。家长一脸的惊讶,但从她的眼神里我还读到了放心。我有意忽略了有关这个孩子过往的片段,并不是为了回避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是想依据自己的观察来判断,给自己时间,更要给孩子时间。事实证明,这个孩子完全没有了我听说或见到过的“那个样子”,她谦逊、懂事,也开始努力地为自己的将来默默加油,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每个孩子,面对新的老师时,一定也是充满期待的,期待新的老师会有所不同,期待新的生活能出现全新的变化,换了新的环境,就能换一重新天地,换一种新生活。如果作为班主任的我带着成见和偏见,带着有失偏颇的眼光和思维定势,情况或许会不一样吧。

凝聚共识 携手同行——“求真”德育讲坛心得体会

“养不教父之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两句话的并存,巧妙的把教师和父母画上了等号。寄宿制的高中生活更是让学校成为了孩子的另一个家,让老师来补位父母不能陪伴身边的缺失。补位过程中的同理心是家校良好沟通的关键,既然孩子们住在学校,大到三观,小到饮食起居都是家长最为关心却又鞭长莫及的事情。作为本身有着双重身份的教师而言,不自觉的就会带着同理心去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新的学期开始,离开了温馨的家,孩子们又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家长们一定有一系列的问题想要得到回复却又不好意思打扰孩子的老师:孩子睡得好不好;营养是否跟得上;都有什么课余活动;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怎么样;有没有生病;学习进步了没有;天气转凉衣服被子够不够……有了感同身受,就会定期的利用班级微信群发布一些孩子们学校生活的照片,优秀作业,进步亮点等等,也会隔一段时间提前预约进行电访,听一听孩子在家的状态,说一说孩子在校的表现,一起探讨行之有效的办法。孩子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家长体会到了老师的善意和诚意,老师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这就是共赢吧。

凝聚共识 携手同行——“求真”德育讲坛心得体会

彼此认同、相互支持、团结协作、携手同行的家校共育的确能够成为孩子们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让他们低谷时有关怀,迷茫时有方向,孩子们的圆梦之路也会走得愈发坚定、踏实!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3号乙
  • 电话:0532-83718048
  • 版权所有:青岛六十六中
  • 技术支持:青报教育在线
  • Copyright© 2017 鲁ICP备06073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