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青岛市基础教育高中英语学科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拓宽教师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国际素养,2024年3月22日下午,青岛市基础教育高中英语学科基地活动之国际理解教学研讨在我校举行。研讨由英语组教研组长郭昊仪老师主持,青岛市基础教育高中英语学科基地校教师代表及青岛市高二英语教师代表参加研讨,青岛六十六中教务主任王璐璐莅临指导。
首先,学科基地校主持人陈新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基于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War and peace Developing ideas LIANDA: A PLACE OF PASSION,BELIEF AND COMMITMENT的阅读课。课堂伊始,一曲优美的英文歌曲《迢迢长路去联合大学》流畅自然地引入本课课题。读前活动中教师就文本题目进行发问,引领学生在读前进行思考。接着,教师运用PWP阅读模式,引领学生从西南联大诞生背景、师生遭遇的困难与挑战、联大的成就和意义等多个角度了解联大的历史,通过阅读学习和小组合作找到读前预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读后部分,陈新老师组织学生借助问题链就联大精神展开讨论,深刻感悟联大的精神内涵。课堂生成部分,陈老师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们写一篇英文演讲稿模拟参加“学英语,讲爱国故事”英语演讲比赛,讲述联大故事与联大精神。本节课将国际理解教育与高中英语教学有机结合,教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国际理解素材,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开拓国际视野。
活动第二项是刘凯菁老师带来题为《高中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经验交流。首先,刘凯菁老师从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政策发展、当下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三大误区、四种课堂内外实施途径等方面介绍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情况,并引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英敏教授的见解,指出国际理解教育不等于对外国、外国文化的了解,而是从“和而不同”到“‘异己’间共生”,即全球异几间的理解、尊重、包容、共处,是从寻差异到解问题至共发展的过程。接着,刘凯菁老师从厘定课程目标、明确培养方向,搭建课程框架、开发课程内容,推进课程实施、开展多元评价等三方面阐述了山东省青岛第六十六中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情况,介绍了学校爱国民族系列校本课程、跨国空中课堂系列课程及实践活动、酷学(Cool Study)外语系列课程等3类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
活动第三项是陈新老师带来的题为《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经验交流。陈新老师从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意义及优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和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思考与启示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其中陈新老师特别分享了青岛六十六中学科基地校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一些尝试,发言交流内容既有理论支撑也有实践经验,非常有借鉴意义。
未来,青岛六十六中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国际交流与沟通能力,提升学生国际理解核心素养,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面发展、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