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高中物理省级指导专家团队现场跟进指导活动在青岛胶州实验中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通过现场讲座、案例展示、实验创新展示及信息技术融合物理教学展示等多种形式,助力学校破解校本研修和教育教学中的难题,推动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青岛六十六中物理组六名教师认真参与此项活动,收获颇丰。
在22日上午的活动中,曲阜师范大学的张雨强教授为参会教师带来了专题讲座《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张教授提出了关于大单元教学的三点思考、五个核心任务,并详细阐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任务、大单元的内涵、大情境的复杂性影响因素、大任务的具体含义以及新高考的命题方向。他强调,大单元教学应在理解原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对单元进行优化重组,旨在通过学科实践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而非仅仅对知识点的简单整合。
22日下午的案例展示环节,来自全省各地的6位教师分别展示了他们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案例。这些案例各具特色,但都紧扣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理念,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和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其中,范青林老师以《相互作用—力》为主题,分享了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他还分享了大单元教学实施中的一些思考,为同行提供了实践参考。
正高级教师、山东省远程研修高中物理项目组组长翟厚岚老师对案例进行了点评和分析。翟老师首先界定了大单元案例展示的标准,让与会教师有了清晰的认识。接着,他结合张雨强教授的报告,梳理了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强调了情境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并指出统领性任务和子任务都应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还强调,大单元教学改革的实践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最后,翟老师鼓励与会教师借助培训所得,提升课程改革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23日上午的实验创新展示环节同样引人注目。潍坊北辰中学的王老师展示了改进后的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实验装置,该装置操作性强,具有推广价值。东营第一中学的季老师则展示了光电效应规律探究仪的四代改进成果。改进后的装置在电路设计、光源调节、电压调节及电表读数等方面均有创新,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这些实验创新展示了物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强调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23日下午的信息技术融合物理教学展示环节同样精彩。教师们展示了如何利用数字化实验、虚拟仿真实验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些展示展现了物理教学的多元性和创新性,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校物理组参会教师不仅加深了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还意识到了实验创新和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表示,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积极借鉴此次活动中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做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新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