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 学校首页> 校庆专栏
【百年回眸】校庆第二辑 || 社会名流与胶济铁中
时间:2025-01-09   浏览:1366

悠悠岁月波澜壮阔,拾光百年征程如歌。千年更替,斗转星移,青岛六十六中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10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六十六中来说是深沉而辉煌的,是厚重而灿烂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校庆第二辑之《蔡元培作演讲,众学子受鼓舞》。

1.jpg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南京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

2.jpg

1934年8月28日上午9时,蔡元培先生与夫人黄仲立(字养浩)携三个儿子(睟映、怀新、英多),从上海港搭乘“普安”轮北上,29日午后1时抵达青岛。他的到来,轰动了“红瓦绿树”的岛城各界,到码头“来接者有刘梅垞表兄,赵元任、李济之、赵太侔、李超夫妇、沈市长(即沈鸿烈)的代表等”,暂下榻观海一路10号其表兄刘梅垞家。9月12日,蔡元培先生一家移居靠近海滨的福山支路14号。直到11月10日11时,蔡元培一家才登上回沪的海轮,离开青岛。

3.jpg

蔡元培在青岛两个多月时间中,主要是拜访青岛各界权威人士,如市长沈鸿烈、市教育局长等人,还与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及夫人杨步伟等人会面、座谈、交流。他还接受一些中学校长的邀请,经认真准备后到市立、李村、四方胶济铁路等中学演讲。

9月28日,蔡元培接受胶济铁路管理局委员兼胶济铁路中学校长崔士杰的盛邀,来到了位于四方奉化路(今杭州路)的胶济铁路中学,受到了学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当时,凡是在校的师生,都有幸聆听了蔡元培先生那生动而富有哲理的演说,其题目就是《于课堂中求趣味,于校课外作实验》。演讲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鼓励教员“诲人不倦”,希望学生“孜孜求学”,希冀人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好报效祖国。他说:“求学是为将来服务社会的预备,若学得不完全,将来不能有贡献于社会,便是辜负了社会的培植,与欠债不还一样,所以我们觉得求学很苦,也不能不刻苦用功。”接着他又说:“求学是很乐的事,为什么不努力呢?”“为什么我说求学很乐呢?我试把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分作三类:第一类是练习工具的课程,例如语言文学与数学;第二类是增进知识的课程,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第三类是体育、美育的课程,就是运动与图画、音乐、文学等。”蔡元培进一步强调:“学校的运动,并不以训练几个选手为目的,而以运动的普及为原则。古人称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所以健全身体,实为教育上的重要任务。健全的方法,运动最要。每种运动,对于身体有其特殊的效力;而种种规则,又可以养成勇敢、正直、服善、爱群诸美德,青年正在跃跃欲试的时期,又何乐而不为。……综上述三类课程,不但有用,而且很有趣味。这不是中学生最大的幸福么?诸位既在学校享了种种幸福,就要切实用功,卓著成绩;将来毕业后,再受专门教育,觉得预备的功夫,毫无欠缺,而专门学术,进行甚易。学成以后,无论地位大小,总有贡献于社会,那就不辜负社会所给予诸位的幸福了……”

4.jpg

他的演讲使师生深受鼓舞,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什么蔡元培先生对胶济铁路中学情有独钟,还挤出时间两次会见了“胶济铁路管委员会”的负责人呢?这是有特殊背景的,因为在“私立青岛大学”之初,该局就大力资助办学。1928年,蔡元培先生力主将原在济南的“山东大学”改移青岛,与“国立青岛大学”合并。1929年,蔡元培举家来到青岛,住在校内一座小楼里。在筹建时,胶济铁路管理局也是大力支持、赞助,每月捐助12000元办学,且信守承诺。所以,蔡元培先生对胶济铁路是深有感情的。

附:蔡元培演讲全文《于课堂中求趣味,于校课外作实验——在胶济铁路中学的演讲》

作者:蔡元培

诸位同学!

今天承崔校长见约,参观贵校,得与诸位一谈,甚为愉快。

诸位须知,有许多小学毕业生,想进中学而不能。诸位能进中学,已为难得。且诸位都是铁路员工子弟,在本路学校求学,一切都很方便,更为难得。诸位须知现在求学,是为将来服务社会的预备,若学得不完全,将来不能有贡献于社会,便是辜负了社会的培植,与欠债不还一样,所以我们就觉得求学很苦,也不能不刻苦用功。况求学是很乐的事,为什么不努力呢?

为什么我说求学很乐呢?我试把初中与高中的课程分作三类:第一类是练习工具的课程,例如语言文字与数学。人类不会说话的时候,用手势表意,用面容表情,简单得很。后来造出动词、名词、静词和其他的助词,且规定排列的先后,就觉得有许多意思,都可以互相传达了。然而但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时候,无论何事,非当面谈判不可;对于远方的人,后代的人,都没有方法同他谈话。而且,有了文字,把已有的思想记录起来,就可以凭这个思想作基础,而作进一步的探求。所以识字的人的思想,总比不识字的人复杂一点,深远一点。诸位所以要练习国语、国文,就是这个缘故。

为什么还要学外国语呢?现在是世界各国互相为师的时代,而且欧洲的科学,的确比我们进步,我们不了解外国语,知识太有限了。外国的中学,都有好几种外国语。我们因为语言不同,难学一点,所以只限于一种,或用法文,或用德文,大多数用英文,贵校亦是用英文的,学了英文,英国以外的字理,也叫以由英文的翻译与介绍而间接得到了。这是学外国语的好处。

至于数学,是我们没有一刻可以离开的事件。最初,未开化的人,用指头计数,只知五数;后来合两手计算,凑成十数;也有把足趾添上,凑成二十数的。照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起来,是太笨了。进一步,有用石子计算的,就是珠算的起源。有用木枝计算的,就是筹算(笔算)的起源。现在以笔算为主,用机算相助,并建设代数、几何、微积分等方法,自一石一板的尺寸,以至于数十层高数的全体;自地球自身的运动,以至于各行星、各恒星互相关系的;自一层星用账簿,以至于全世界各都市的经济状况,都可以了如指掌,岂不是快事吗?

第二类是增进知识的课程,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类未开化时代,惟知利用现成的材料,若猎兽、捕鱼,采植物的果实与球根,上居巢,下居窟。进一步,知道动物的性情了,始能牧畜;知道植物的性质了,始能树艺。知道各种矿物性质不同了,由石器时代,而铜器时代,而铁器时代。交通工具,他由独轮车而进于两轮或四轮的车,由独木船而进于帆船、楼船。这都可以表示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是逐渐进步的。一方面,应用上,机器的发明,电力的利用,衣、食、住、行,都非常便利;一方面,学理上,小至电子、原子的消长,大至天文、地质的系统,都可以明了,不是很有趣的么?

社会的起源,只有家族,其初,对于异族的人,都视为仇敌,以多杀为由。后来,因征服而合并,团体渐大,对于被征服的人,不忍尽杀,贬成奴婢;就是同等的人,也有因犯罪而降等,或因贫苦而卖身,都是奴隶。这是因为人人以不平等为当然,对于主奴之分,毫不为怪。从美、法革命以后,人类平等,已被公认,美国有放黑奴的义举,主奴的界限,逐渐消灭,但是,经济上自由竞争的结果,又视贫富不平的状况为当然,于是有社会主义家希望铲除此不平等的劣点,又有种种主张,或主阶级斗争,或主劳资协调,在今日尚为试验时代。中学的社会科学课程,大抵为历史及法制、经济等,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时代演化而产生一种不平等的状态,则必以人力补救,使渐进于平等。诸位试随时印证看。

第三类是体育、美育的课程,就是运动与图画、音乐、文学等。学校的运动,并不以训练几个选手为目的,而以运动的普及为原则。古人称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所以健全身体,实为教育上重要任务。健全的方法,运动最要。每种运动,对于身体有其特殊的效力;而种种规则,又可以养成勇敢、正直、服善、爱群诸美德,青年正在跃跃欲试的时期,又何乐而不为。

凡事都是相对的,有刚必有柔,有紧张必有宽松。美术、文学的课程,就取其有宽松的作用,可以与刻苦用功相调剂。原人时代,就有唱歌、跳舞等,全恃本身的动作。后来配以逐渐发明的乐器,与适合情绪的文词,遂演成今日的乐队与戏剧。又如图画、雕刻,其初亦不过简单之动物人体图案等等,逐渐演进,始有今日的历史画、风俗画、山水画与夫俊伟的造像,复杂的图案。进行的程序,甚易明了。我们自初学以至成立,亦复如是。不是很(有)意味的么?

综上所述三类课程,不但有用,而且很有趣味。这不是中学生最大的幸福么?诸位既在学校享了种种幸福,就要切实用功,卓著成绩;将来毕业以后,再受专门教育,觉得预备的工夫,毫无欠缺,而专门学术,进行甚易。学成以后,无论地位大小,总有贡献于社会,那就不辜负社会所给予诸位的幸福了。

1934年9月28日

5.jpg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3号乙
  • 电话:0532-83718048
  • 版权所有:青岛六十六中
  • 技术支持:青报教育在线
  • Copyright© 2017 鲁ICP备06073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