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行为规范,培养良好习惯。3月3日早上,我校举行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4周升旗仪式暨“行为规范月”启动仪式。仪式由高二1班陈祥同学主持,谭景月同学进行了国旗下演讲。
谭景月同学以“规范双姿,护航梦想”为主题进行演讲,阐述了中学生预防近视、规范双姿的注意事项和正确方法。她强调:正确的双姿是学习过程中保护视力、促进骨骼健康发育及提升专注力的基础,同学们应纠坐姿、正握笔,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和阅读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
行为规范践文明,习惯养成助成长。学管处主任李小明宣读了青岛六十六中“行为规范月”活动倡议。他倡导全体同学聚焦校规校纪、文明礼仪和责任担当,知行合一,将“规范”内化为习惯,用行动书写六十六中新篇章。
活动倡议如下:
行为规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石,是学校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为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素养,学校决定三月份开展“行为规范月”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助力同学全面发展。今天早上,咱们利用升旗仪式举行“行为规范月”启动仪式。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四条倡议。
一、以礼立身:行为规范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同学们,什么是“行为规范”?它不仅是遵守校规校纪的准则,更是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修身立德的根本。翻开历史的画卷,从“不学礼,无以立”的孔孟之道,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谆谆教诲,文明与规范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青岛六十六中建校百年来,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宗旨。老一辈校友在战火纷飞中坚持读书报国,在改革开放浪潮里勇担时代使命,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规矩”二字的分量——真正的自由,是在规则的框架内绽放的智慧;真正的高贵,是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与对他人的尊重。
二、正视当下:我们的行为需要怎样的改变?
请大家思考一下同学身上的这些行为:
在教室内大声喧哗,影响他人学习;
课间追逐打闹,“跑饭”,安全不能保障;
吃剩的泡面等垃圾,随手乱扔,随意堆放到厕所或楼梯间,破坏校园环境,不尊重物业人员劳动成果;
男女生交往举止不当,不符合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
语言不文明,出口成脏,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
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实则折射出我们内心对规则的漠视。今天,我们发起“行为规范月”活动,绝非苛责与束缚,而是希望通过“三个聚焦”引导大家成为更好的自己:
1.聚焦校规校纪:上课预备铃响迅速入座,专注听讲不交头接耳,入门即静,入座即学;住宿生按时熄灯就寝,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提升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遵守学校仪表仪容各项要求,展现良好个人精神风貌。
2.聚焦文明礼仪:语言文明,不说脏话,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同学相处互帮互助。
3.聚焦责任担当:认真完成值日任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为规范水平。主动维护班级、学校荣誉。
三、知行合一:用行动书写六十六中新篇章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不仅仅是在“行为规范月”中遵守行为规范,更要将其贯穿于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始终。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行为规范的内涵,为创建文明、和谐、美好的六十六中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师同行: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此,我也向全体教师发出倡议:
做规范的践行者:从按时到岗、规范着装开始,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做耐心的倾听者:面对学生的困惑与错误,多一份包容与引导;
做智慧的设计者:将行为规范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与班会活动,让德育真正落地生根。
老师们、同学们,行为规范从来不是冰冷的枷锁,而是通向成功的基石。当我们把“规范”内化为习惯,就能收获自律带来的自由;当我们把“文明”刻进骨血,就能赢得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愿我们以此次“行为规范月”为契机,在百年老校的厚重底蕴中,书写属于新时代六十六中学子的崭新篇章!
校学生会传媒信息部高一5班赵浩宇同学进行了“逐梦之声”校园新闻播报。
校园新闻播报内容如下: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提升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确保师生安全健康营养饮食,我校于2月18日召开食品安全现场会及食品安全培训会。食品安全无小事。我校将一如既往强化食堂安全管理,确保食材质量安全,守护师生身体健康,积极打造师生、家长满意的就餐环境。
近日,第五期青岛名师培养工程人选入围名单公示,我校王璐璐、仇姗姗、陈新3位教师入选,入选人数居青岛市高中前列!这既是教师个人实力的彰显,更是我校 “三工程一模式”教师培养体系结出的硕果。我校将持续深化“以师强校”战略,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实践-反思提升-专业突破”的螺旋式发展中,成为托举学生梦想的引路人,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让我们以文明为信念,礼仪为指南,规范为行动纲领,持续践行文明学生之准则,共同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