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上午,青岛六十六中召开教研组长专题会培训暨省级优课“大单元教学设计”经验交流。地理教研组组长陈国梅老师,分享了团队在省级优课比赛中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经验,系统阐释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为我校深化大单元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本次专题会,副校长沃春霞、教务处主任王璐璐、教研组长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会。
以单元设计破局,赋能核心素养落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是链接课标要求与课堂教学的关键抓手。陈国梅与王蕾、管晓倩老师构成的高三集备组团队以“环境保护”为单元主题,打破学科壁垒,将生物、化学、政治等跨学科知识融入地理逻辑,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思维。通过“原理—威胁—措施”三层次架构,串联知识链与思维链,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团队以“情境链+问题链”为核心,设计贯穿单元的真实情境(如2023年极端天气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活动等形式深化理解。同时,采用分层作业与多维度评价,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该单元实施后,学生在考试反馈中展现出比较扎实的知识迁移能力。虽然一个多月的备课过程比较仓促,且面临跨学科整合、线上协作等挑战,但团队通过高效分工与反复打磨,最终攻克教学难点。陈国梅特别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支持,并呼吁教师以创新思维应对教育改革。
最后,沃春霞对本次培训会进行了点评交流。她指出,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纵深推进、新高考命题趋向素养立意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研究已成为撬动课堂变革的支点。学校本学期将系统推进大单元教学的深入实践,构建教学改革新生态。
她强调,全校教师要把握“三新”改革窗口期,以三个“主动”投身大单元研究: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将单元设计思维融入日常备课;主动加强教研协作,探索学科间知识迁移的 触点与融点;主动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式学习、多元评价等策略促进深度学习。
本次专题会通过解剖式研讨将理论范式转化为实操样本,凝聚了“大单元教学要扎根真实情境、指向思维进阶”的共识,标志着我校在构建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深度变革方面取得的实效成果,为深化新课程改革提供了鲜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