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青岛六十六中技术教研组于3月14日举行“大思政课”建设专题教研。教研由技术教研组长白雯主持。
活动伊始,白雯立足学校《青岛六十六中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色,系统阐释了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与实施路径。她强调,技术学科应充分发挥实践性强、与时代接轨的优势,在知识传授中自然渗透家国情怀、科技报国、责任担当等核心价值。例如,在网络安全教学中强化国家信息安全意识,在人工智能课程中融入算法伦理与社会责任探讨,在编程项目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开源精神。白雯还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伦理”、“自动驾驶责任归属”等真实案例,解析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衔接策略,提出“情境浸润、项目驱动、多元评价”的融合方法,并详细介绍了集体备课、金课打造、案例库建设等阶段性工作计划。
在交流研讨环节,教师们聚焦“如何避免思政教育形式化”、“如何在技术实践中深化价值引领”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岳跃泉老师以“智慧城市项目设计”为例,分享了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技术应用中的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们一致认为,课程思政需立足学科本质,以真实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技术探索中感悟使命担当。
督导室主任董臣在总结中指出,技术学科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需以“大思政课”格局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全过程。他鼓励教师强化政治自觉,深挖学科中的思政内涵,通过创新实践、项目设计等环节,推动学生从“技术应用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变,为培育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学科力量。
此次研讨会为技术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方向。下一步,技术组将以“金课评选”“特色案例开发”“跨学科融合实践”为重点,持续探索思政教育与技术教学的协同创新,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