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在这美好时节,为加强教师教学沟通和交流、营造相互学习研讨的氛围,2020年11月13日下午青岛市高中英语教研活动在莱西一中举行,全市180多名英语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的第一节课是莱西一中曲明安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青岛市公开课《基础年级读写课》。
曲老师精选阅读文本,通过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组,引领学生对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角色,故事场景等方面进行梳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
随后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与理解文本之后,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中人物的情感线索,为后续的写作活动做好铺垫。最后的写作环节,将语言的输入转化为输出,从多角度提升了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曲老师结合自身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全面分析学情,立足新课标,结合新高考,从基础年级抓起,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制定长远规划。
第二节课是青岛六十六中陈新老师的城乡交流课《校本课程——读写课》。陈老师以“中国高铁”为话题,深度挖掘文本,却又不拘泥于文本,通过速读,精读,写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深层理解领悟高铁以及中国的迅速发展。
通过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中国速度中所包含的其他方面,并引领学生感悟中国速度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节课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程设计合理,构思巧妙,环节过渡自然,学生参与度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两位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教学设计与反思。通过他们的介绍,使参加教研的老师们对这两节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引发了老师们对于读后续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更多的思考。
接下来莱西教研室张晓玲老师与老师们分享了她听课后的体会。“位卑未敢忘忧国”,张老师谈到,老师要自己先有家国情怀,爱国之心,才能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使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加深了解中国的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青岛市教科院匡文超老师就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与指导。匡老师谈到我们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要注意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处,不仅仅要看到字面含义,更要听到“弦外之音”。只有进行了有深度的阅读,学生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另外,匡老师还谈到,教师有责任让文化意识内化成学生的一种意识或品行,增强学生对中外优秀的文化理解和认同。通过践行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匡老师高屋建瓴的指导,为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整个教研活动,研讨学习气氛热烈,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相信通过更多这样的活动,老师们可以在英语教育教学的路上“教”以潜心,“研”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