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体智慧,研深度课堂——高二生物组集备组研究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时间:2023-12-18   浏览:1631

冬韵渐浓,学履不辍。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教研能力,夯实集体备课工作,构建新课标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23年12月14日下午,青岛六十六中高二生物组张金玉老师在高二4班开设了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题的集备组研究课。教务处副主任王冬梅莅临指导,生物组全体教师到场听课。

上课伊始,张金玉老师通过《贵州从江动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视频片段中的稻鱼鸭共生农业模式导入本节课,将学生的思维快速切换到生态系统能量研究,预期引导学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并学以致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的具体情况,张金玉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以水稻→稻螟虫→鸭这条食物链为例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并选学生代表将自己构建的能量流动概念模型分享出来进行展示,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重点解释学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摄入量、同化量与粪便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完成后,张金玉老师指导学生根据图解分析,简化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整体模型。学生通过从初步建立到自己修改优化的活动中,不但发挥了主体地位,避免了被动地接受学习,建立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还很好地渗透了建模的思想方法。之后提出问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引出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最后回扣本节导入视频,分析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各环节措施的优势,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将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一起进行了评课教研,充分肯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对课堂中恰到好处的小组模型构建活动给予赞扬。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集体备课展示研讨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反思,增强了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升、在研究中成长的意识。相信未来,长新教师们会继续充盈学习,精进于行,且行且思,潜心问道,行稳致远。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3号乙
  • 电话:0532-83718048
  • 版权所有:青岛六十六中
  • 技术支持:青报教育在线
  • Copyright© 2017 鲁ICP备06073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