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下午,青岛市局属学校地理学科教研活动在青岛六十六中开展,为提升青岛市地理教学质量注入新活力。 全市高一地理学科教师齐聚学术报告厅展开研讨。组长李玲老师点明此次活动旨在深化地理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随后,各学校优秀教师展示课件、学案、练习题等集备成果,探讨了高一地理教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各校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地理知识,讨论环节大家各抒己见,从教学方法、内容设计到师生互动等方面深入分析,提出诸多宝贵建议。 青岛市局属高中高三地理教研活动在青岛六十六中录播教室举行。会议由王树清老师主持,青岛超银高中、青岛海山学校、青岛六十八中、青岛三中和青岛二中分校的老师围绕“例题习题成体系”进行主题发言,各校老师热烈讨论交流。 青岛超银高中的研讨内容是《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主备教师以深圳为例,从不同时空尺度探究了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与因地制宜相关的内容,题目的选取与必备知识联系紧密,也对相关高考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青岛海山学校的老师负责《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这一节内容,分享了由130多道题组成的题库,并将题目整合提炼选取了一轮与二轮复习用题。青岛海山学校的老师们从流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等方面对习题进行分类,选题结合人教、湘教版教材,涉及人文、自然等多方面。 青岛三中负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节,老师们指出一轮选题应注重基础,回扣教材,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轮选题应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试题材料的选择应有创新性。在试题讲解中要注重思维建模,同时应及时进行变式训练。 青岛二中分校分享的《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一节非常具有实用性。该校老师从学情分析和考情分析入手,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学习特点进行试题选取。课前试题选取主要是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情,难度不宜过大。课中试题是帮助学生提升能力素养,训练学生的答题规范,应体现核心素养。课后对习题进行分层设计,选材背景从长江延伸到其他流域,注重锻炼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岛六十八中老师将《大都市的辐射功能》这一节课的考题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重点考查地理空间与区域尺度,第二类重点考查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相关内容,第三类则是将大都市与产业、城镇化、人口等问题结合考查。该老师的分享注重分析问题的切入角度与设问的新颖程度,为选题提供了新思路。 各主备学校完成研讨分享后,多名老师进行了点评及讨论交流,为各学校教学过程中题目的选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更好的选题思路。 此次教研活动,为全市地理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各学校地理教学迈向新台阶。相信在后续教学中,地理学科教学成效将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