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十个一”|躬耕沃土启新程 以劳育德谱青春——青岛六十六中2024级开展学农实践活动
时间:2025-03-25   浏览:1078

2025年3月24日,春风和煦,碧空如洗。青岛六十六中2024级全体师生奔赴青岛市中学生学农实践基地,开启为期五天的学农实践活动。从晨光熹微到星辉遍野,首日的躬耕实践与静夜思学,勾勒出一幅“五育融合”的生动画卷。

开营仪式:青衿立誓承薪火 沃土初犁志愈坚

上午10时,学农基地礼堂内国歌嘹亮,开营仪式在庄严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实践基地杨克财校长以“安全、纪律、整洁、节约”八字箴言寄语同学:“劳动是成长的阶梯,汗水是青春的勋章。”他希望同学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规范的劳动实践,既体验汗水的付出,也收获成长的喜悦。杨校长表示,这片土地将见证同学们的辛勤与收获,希望大家在劳动中培养良好习惯,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

青岛六十六中副校长庄永奎则深情诠释实践意义:“这片土地是天然的思政课堂,播的是种子,收获的是对生命的敬畏。愿你们从一粥一饭中读懂艰辛,从协作耕耘中淬炼品格。”庄校长要求老师们全程指导,用爱心护航,并祝愿同学们收获知识、收获成长,在广阔的天地间留下独特的青春印记。

3.jpeg

学生代表赵浩宇同学的发言铿锵有力:“我们承诺以团结为犁,以坚持为锄,在泥土中书写成长的答卷!在学农实践结束时遇见一个更加坚韧,更加成熟的自己!”这一刻,青春的誓言与千年的农耕文明同频共振。

4.jpeg5.jpeg

午后实践:烟火炊香凝协作 匠心巧手悟真知

午后田野飘起炊烟,高一1班的同学们忙着垒石头灶台、捡柴生火。炭火噼啪响着,烤地瓜和肉串的香味混在一块儿。同学们拭去额间的汗水,在烟雾缭绕中参透:生活这本无字书,原是用耐心写就的方程。

高一2班的同学们学习做豆腐。要做好豆腐,豆子得挑又大又黄的,冷水泡满12小时,磨豆子时六七颗加一勺水,转上三五圈。熬豆浆不能溢锅也不能糊底,点卤水要一点点慢慢加。“看着豆浆慢慢变成豆腐,才知道这门手艺真不简单!”是的,每一块素朴的豆腐,都藏匿着选豆的苛刻、磨浆的韵律与熬煮的克制,藏匿着劳作的辛勤与智慧。

茶案前青瓷映春色,高一12班学生跟着老师学泡茶。手腕怎么抬,水怎么倒,连敬茶的姿势都有讲究。“原来‘凤凰三点头’不只是倒茶,更是对茶文化的敬重。”当孩子们把泡好的茶端给班主任张老师时,她捧着杯子直说暖心:“这杯清茶里,飘着同学们的爱心,更浸润着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千年传统。”

静夜思学:灯火映卷耕读继 星辉淬砺少年心

夜幕降临,基地自习室灯火通明。沙沙笔声取代了白日的喧闹,同学们在劳作后重归书卷。“动时挥汗如雨,静时凝神求知——这正是‘耕读传家’的现代诠释。”窗外,春风掠过麦苗初长的田野,仿佛与室内翻动的书页合奏一曲成长乐章。

首日活动在晚10时的熄灯号中落幕。正如庄校长所言,这场融合了泥土气息与书卷墨香的实践,“让教育回归生命本源,让青春在劳动中拔节生长。”未来四天,同学们将继续在田野间解码成长的奥秘,以双手丈量土地,以汗水注解青春。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3号乙
  • 电话:0532-83718048
  • 版权所有:青岛六十六中
  • 技术支持:青报教育在线
  • Copyright© 2017 鲁ICP备0607369-1号